一个瞬间,足以一生无愧 - 家风故事 - 人民家风网【官网】
弘扬家风文化,传承优秀家风

Carry forward family culture and inherit excellent family style

来稿邮箱:

jiafeng0003@126.com

家风故事
一个瞬间,足以一生无愧
    发布时间:2020-09-09

今天的光芒,属于抗疫英雄。

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我们熟悉的名字,我们熟悉的那些故事,是这个上午的熠熠星光。媒体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每一个普通中国人,都为抗击疫情付出了巨大努力乃至牺牲,此次表彰大会也是对此郑重肯定,这份荣誉属于全体国人。”

这让人想起了最艰难的那些日子。

那些无法忘记的瞬间。

  一个瞬间,足以一生无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想说的是三个年轻人:甘如意、朱玉珊、郑能量。

他们彼此素不相识,却在最危险的时刻作出完全一样的选择。

人生有无数个瞬间,只不过多半都平淡,庸常。而年轻的他们实在太不简单,实在令人肃然起敬——一个瞬间,就足以让他们的一辈子都问心无愧。

一个人静静的告别故乡,靠自觉,凭良心,自己给自己下命令,自己给自己出难题。他们出发的当时,没有标语横幅,没有壮行队伍,没有领导和同事的拥抱,只有冷雨相随。

他们都是普通人,却都有勇敢而高贵的品格,他们的名字逐渐为人所知,就在于紧要关头,他们略显悲怆的孤独逆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之初,最人心惶惶的时刻,有人想逃离武汉,有人却逆势而上,千方百计朝武汉冲锋。

2020年大年三十晚上开始,我们看到,解放军的白衣战士率先吹响紧急集合号,然后全国各地火速弛援武汉的医疗队伍一拨紧接一拨,他们誓言有声,列队出征,太多的拥别,太多的叮嘱,令国人泪如雨下。毫无疑问,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勇士,都是英雄,都是疫情之下的最美逆行者。

而三个年轻人的特别与可贵就在于,他们是孤独逆行。

先来说甘如意,这个才24岁的女孩,真的好小啊!她是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医生,2020年这个春节,她回到荆州市公安县杨家码头村的老家休假。疫情暴发,她毅然决定中断休假,赶回武汉的工作岗位。但晚了一步,当时荆州通向武汉的公共交通全部停运。

那个时候,武汉凶险,人们谈疫情而色变,回武汉差不多就是不要命。按照常理,既然交通阻断,甘如意暂时呆在老家也合情合理,单位领导应该不会责怪。但甘如意不这么想,她做出了一个堪称惊人的决定——骑自行车回武汉!当然,这个决定最终得到了她父母亲的理解和同意。但问题是,从她的老家公安县到工作单位,距离有300公里,回武汉,那需要多大的勇气!

“我们科室只有两人,疫情这么严重,我必须要回去。”“我骑车回去,骑一段少一段。”甘如意的想法很朴实,也很决绝。

1月31日上午10点,背上行囊和干粮,甘如意骑着自行车出发了。从此四天三夜,一路跌宕,一路冷雨,连骑车带搭便车,终于在2月3日的下午6点,她回到了金口卫生院范湖分院。“那一刻我特别轻松,除了膝盖疼得不行。”甘如意后来说。

甘如意,这位湖北荆州女孩,她自己都不知道,因为向着武汉骑车奔袭300公里,因为四天三夜的坎坷,她成了世界上的超级自行车手。

一个人的孤独逆行,一个人的义无反顾,真的太难了,这是小说家笔下都难以想象的情节。靠一辆自行车长途跋涉,其间的艰辛与苦涩,唯有甘如意自知。我现在最想说的,也是最敬佩的,就是甘如意在作出决定的那个瞬间。

每当我展开联想,意欲重建她出征时的那个瞬间,我得到的画面是安静而悲壮,潇潇雨未歇。

那个瞬间,包含了她所有的柔情和力量。

另外一位年轻人,朱玉珊,32岁,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医疗科六病区主管护师,巧的是,她老家也在荆州。

1月22日晚上,朱玉珊放假回到荆州过春节,本应在27日回单位上班。谁知风云突变,1月23日,武汉封城。就是从那一刻起,朱玉珊如坐针毡,她迅速做出决定:提前回医院上班,尽快出发。

大年三十,朱玉珊用了多种方式出行,都没有走成。下午,表哥开车送她,但只到了潜江就被拦停,只好返回荆州。

夜深人静,朱玉珊和老公一直聊到很晚很晚,甚至作了最坏的打算,她叮嘱老公,万一自己出了意外,一定要带好幼小的儿子。天渐亮,出发之前,朱玉珊深深的吻着儿子,对儿子说,妈妈要去打怪兽。儿子拿着一个动物娃娃说,妈妈加油。

现在回想起来,那情景酷似生离死别,蕴含了多少的煎熬与大义。

正月初一上午10点,朱玉珊再次来到荆州高速公路入口处,希望能够搭乘相关车辆到武汉,但没有如愿。

就在朱玉珊焦急万分之时,恰遇来此检查防疫工作的荆州市市长崔永辉。崔市长把情况核实清楚,当即决定特事特办,派警车护送朱玉珊返回武汉。

当天下午两点过,朱玉珊顺利回到武汉,提前回到自己的岗位。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湖南小伙郑能量,90后,湖南建工集团华东工程局安徽分公司职工。他的孤独逆行同样没有人鼓动,没有人强迫,带有侠士的风节,充满人性的大爱。

大年三十那天,眼见武汉封城、疫情来势汹汹,郑能量越来越着急。他家在湖南长沙,应该说相对是很安全的,但他内心却极度不安。很快,他作出一个旁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到武汉去作志愿者,明天就走!

从长沙宁乡到武汉,300多公里;从下定决心到毅然出发,中间没有距离。

郑能量说服了家人和女朋友,1月25日,在大年初一清晨的寒风冷雨中,他毫不犹豫地驾车驶向危情之城,武汉。

郑能量并非逞一时之蛮勇,他是经过了仔细掂量的,甚至抱定死而无憾的决心。他到达武汉的第二天,就在朋友圈发过一条“生死文书”,现在读来犹如一阙慷慨悲歌:“知道此行凶险,已抱必死之心,始明不惧之志。如果我的命数至此死在武汉,请把我的骨灰无菌处理后洒在长江,让它漂回湖南,报答陪伴我的祖国、家人、老师、朋友,还有我的理想……”

换位思考,我们就特别佩服郑能量浑身是胆——封城之时的武汉,人人自危,躲都来不及,却有一位跟武汉无牵无挂的90后外地小伙,以一己之力独闯疫区,这样决绝而孤独的逆行,需要多强的定力、多大的气概?

初到陌生的武汉,郑能量主动到医院附近揽活干,义务接送上下班的医生护士,帮助有急需的群众出行,由于他的湘A车牌和一口湖南话,开始时人们对他还将信将疑。很快,他联系上武汉抗疫公益志愿者联盟,并且成为其中一员。他每天上午9点左右出发,跑四五百公里是常态,一直忙到凌晨四五点钟才休息。白天奔波,饿了就吃方便面,晚上常常就睡车里头。除了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他还要协助运送医疗物资,甚至参与运送病逝者。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一听到求助电话就立即出发,到武汉已经一个多月,郑能量的酸甜苦辣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描述。

我只想感叹,从某种意义上讲,年纪轻轻的郑能量已经把“自讨苦吃”放大到了极致。

我们现在知道,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狙击战,有无数的普通人在顽强战斗,每一个人都有曲折,每一个人都历经跌宕。甘如意,朱玉珊,郑能量,他们只是其中的一员,他们的勇气与爱心,披示出人性深处的大美和力量。

他们真的太年轻,太普通。

只是无数年轻人当中的一个,影子平凡到几乎不可见,但他们组合在一起,就是阵列,就是照耀在无数人头顶上的星光。(常 克)


编辑:汤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