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纪念烈士纪念日 探寻烈士纪念碑设计的“数字密码” - 家风故事 - 人民家风网【官网】
弘扬家风文化,传承优秀家风

Carry forward family culture and inherit excellent family style

来稿邮箱:

jiafeng0003@126.com

家风故事
武汉:纪念烈士纪念日 探寻烈士纪念碑设计的“数字密码”
    发布时间:2020-10-01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英雄城武汉,英雄烈士辈出。武汉登记在册的烈士有6000多名,全市现有烈士陵园(馆)15处,纪念碑(塔、亭、像)17处。武汉这些烈士纪念碑的设计,有着鲜为人知的“数字密码”。

二七烈士纪念碑主碑高23.27米

  

二七烈士纪念碑 图片来源:武汉晚报

“爸爸,这个纪念碑有多高呀?”周末前往武汉二七纪念馆参观,女儿指着二七烈士纪念碑发出的疑问,让不知道纪念碑高度的周先生有些为难,他带着女儿找到了纪念馆讲解员。

“23.27米,这是二七烈士纪念碑碑身的高度。”武汉二七纪念馆馆长李云说,武汉在修建二七烈士纪念碑时,加入了一些有着深刻寓意的设计,现在的二七烈士纪念碑主碑高23.27米,寓意1923年2月7日。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奋起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反动军阀的残酷压迫,为争取工人阶级的权利,举行震惊中外的“二七”政治大罢工,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2月7日,反动军阀疯狂镇压大罢工,制造了“二七惨案”,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著名律师、共产党员施洋等52人在罢工中英勇牺牲,300多人受伤。

“主碑高23.27米,加上碑顶的大鹏飞轮,二七烈士纪念碑整体高度为27米。”李云介绍,现在的二七烈士纪念碑顶部的雕塑大鹏飞轮,取自一级文物江岸京汉铁路工会会徽图案。纪念碑基座为钢轨造型,基座正面是古铜汽笛浮雕,汽笛下方的呈斜坡状花岗石石台上,刻有“1923.2.4”,正是这一天,林祥谦按下手中的怀表,工人黄正兴拉响汽笛,京汉铁路全线总同盟罢工开始了。

黄尚文在武汉二七纪念馆工作了20多年,曾赴天津等多地找寻二七烈士纪念碑的建设史料。黄尚文说,1953年“二七”纪念活动之前,《长江日报》刊登一封群众来信,写信的团员青年认为,武汉作为“二七”发源地却没有供人凭吊瞻仰烈士的场所,建议省市及铁路领导重视,尽快在江岸地区修建“二七”革命斗争的纪念建筑。

“这封信引起湖北省委、武汉市委领导的高度关注,武汉市总工会、铁路局工会很快成立了‘二七’纪念建筑筹备委员会。”黄尚文说,纪念建筑曾先后计划建在“二七惨案”的旧址福建街、解放公园,最后选定曾公审“二七惨案”凶手赵继贤的地方修建纪念碑,1958年年底纪念碑正式建成,碑高12.4米,与碑配套的还有一座建在碑后的“二七”陈列馆。197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迁建新馆的决定,迁建的纪念碑于1999年1月底竣工,即为现在的二七烈士纪念碑。“现在的纪念碑两侧有花岗石弧形雕塑群,纪念碑群坐落在方圆结合、直径为27米的花岗岩底座上。”

施洋烈士纪念碑前有3层27级台阶

  

施洋烈士纪念碑 图片来源:武汉晚报

“你们杀了一个施洋,还有千百个施洋!”1923年2月15日,共产党员、劳工律师施洋高喊着这句话,在武昌洪山英勇就义。施洋在武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领导者之一。

施洋牺牲后,工会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收殓了他的遗体,其灵柩后安葬在洪山北麓。1953年迁建墓于现址,为施洋烈士陵园,1997年经扩建,逐渐建立了牌楼、瞻仰广场、施洋烈士纪念碑、施洋烈士雕像、铸铜浮雕和纪念馆等纪念设施。

“施洋烈士纪念碑高10.8米,很少有人留意纪念碑前为什么建了这么多级台阶。”施洋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治鲲说,沿着牌楼正后方到达施洋烈士纪念碑,需要绕过铸铜浮雕再走完81级台阶。

28日,在施洋烈士陵园,虽然还未到烈士纪念日,施洋烈士雕像前已有祭扫市民献上了鲜花。绕过雕像后面的铸铜浮雕,沿着治鲲所说的台阶向施洋烈士纪念碑走去,“79、80、81……”走到最后一级台阶正好是第81级。

从纪念碑往回走时细数发现,81级台阶平均分布了3层,每层都有27级台阶。治鲲介绍,根据施洋烈士纪念碑所在的高度,当初设计修建了3层共81级台阶,“这3层台阶每层都是27级,寓意‘二七’大罢工。”

北伐独立团烈士纪念碑旁种了191棵武汉市市树

  

北伐独立团烈士纪念碑 图片来源:武汉晚报

从施洋烈士陵园沿着街道口的方向走10分钟左右,在武珞路小学大门往右数的第二条小巷里,坐落着一座烈士陵园,这里林木茂密,种有不少参天大树。

走进陵园,便可看到写有“独立团烈士陵园”字样的高大牌坊。往里走是一座白色的烈士纪念碑,上面刻着“北伐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碑后是曹渊烈士纪念碑,再往里走便是烈士合葬墓,这里长着10多米高的水杉。

1924年10月,曹渊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屡建战功。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经周恩来推荐,曹渊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5月,他率第一营随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部队出兵湘南,8月进入湖北。

8月31日,北伐军直逼武昌城下,第四军攻打武昌城东南,此时独立团担负着白骨塔到宾阳门(大东门)间的攻击任务。由于武昌城垣坚固,敌人火力猛烈,总部决定成立攻城奋勇队,曹渊自告奋勇参加。9月5日,攀城总攻开始,曹渊率奋勇队齐头并进,遭到北洋军居高临下的疯狂扫射,将士伤亡很大。

“团长:天已露晓,登城无望。职营伤亡殆尽,现仅有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曹渊”。天快亮时,曹渊清点了包括伤员在内的30多人,当即向叶挺书写了上面这份紧急报告。将报告交给通讯员送叶挺后,他再将云梯架起,跃上云梯指挥部队登城,爬至云梯中间,身中数弹,壮烈牺牲。这次攻城战役中,包括曹渊在内共有191位官兵牺牲。

北伐独立团烈士陵园目前由施洋烈士陵园管理处负责管理。治鲲提供的资料显示,北伐独立团烈士陵园牌坊高10米,跟当时的武昌城一样高,烈士纪念碑有16米高。武昌城攻破,国民政府迁都武昌城后,叶挺团长提议将攻城阵亡官兵的遗体合葬于武昌洪山南麓,即为现在的烈士合葬墓。

“这里种了很多树,纪念碑旁特别是烈士合葬墓附近种有191棵武汉市市树水杉。”治鲲说,191棵象征着攻城牺牲的191位北伐独立团官兵,寄托着武汉人民对先烈的崇敬和追怀。“水杉伟岸挺拔的形象,就像有进无退、献身革命的北伐独立团烈士。”


编辑:汤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