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风文化,传承优秀家风

Carry forward family culture and inherit excellent family style

来稿邮箱:

jiafeng0003@126.com

家风康养
幸福晚年就在家门口 福建大田打造养老服务“山区样板”
    发布时间:2020-12-28

家有一老是个宝。怎样才能让老人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做好农村养老是重中之重。

全省农村养老服务业推进会12月9日在大田县召开。随后,《中国社会报》发文推介一批农村养老典型,其中有:福建省三明市建立“中央厨房+用餐点+配送助餐”机制,宁化县村级养老“四化”模式,大田县建立山区养老“110”模式,沙县探索学养结合新模式。本报将先后刊发各个典型,今天先介绍大田县的做法。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面对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现实,如何养老?让老年人活出幸福与尊严?

近年来,大田县整合优化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力量,构建“三化三全”目标,建立“互联网+”,推进山区养老专业化服务,打造山区养老服务“110”模式,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权益,致力打造新时代山区养老产业“大田样板”。

大田县山区养老服务“110”模式,于2017年入编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

  

大田县养老服务中心24小时有人值班。

资源整合,提升“托底型”服务

下棋打牌、拉弦弹琴、跳广场舞……在建设镇建民村幸福院,每天都有几十位老人来这里集聚,日子过得幸福而又温暖。

这个幸福院位于村里的中心位置,在旧村办小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设施建设和添置设备投入了65万多元,建设有阅览室、健身室、娱乐室等各类功能服务区。“自从村里有了幸福院,开设日间照料,老人有地方有伴玩,老年生活也丰富了起来。”幸福院负责人郑同派说。

养老难,最难在山区农村。大田县属于典型山区,辖12个镇、6个乡,总人口43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5.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6%。长期以来,受山区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影响,部分老年人不愿去养老机构养老,而且农村山高路远,老年人出门不便,在获取社会资源、满足养老需求上存在较多困难。

养老事业事关百姓民生,如何突破?大田县立足山区实际,大力整合资源,着力推动山区养老事业转型升级、提质发展。2017年以来,县财政共预算投入近5000万元,全面落实高龄补贴、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等养老政策,对运转正常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每年分别给予2万元和0.5万元的运转经费补助。

政府购买服务,兜底有保障。县里进一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提标扩面,将7类老人线下政府购买服务标准,每人每月从50元提高至80元,并将独居、孤寡老人纳入政府购买线上服务范围。

“农村有一些废弃的旧粮站、旧校舍,我们通过整合资源和力量,建成各类养老机构。”大田县民政局局长黄桂珍说。2016年以来,大田县建成了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个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77个农村幸福院、42个慈善幸福院、147家老年人活动中心、20个养老服务机构,共有养老床位2068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6.28张。

互联网+,扩大“普惠型”服务

“我要洗个澡,能帮我请个护工来吗?”家住华兴镇华安村的78岁老陈,身患重度残疾,子女又不在身边,每次需要洗澡、理发或其他服务,只要一个电话便得以实现。

为老陈提供服务的是“大田县居敬泽惠养老服务中心”。这个中心成立于2016年底,是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民办非企业组织。中心建立智慧平台,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老年人通过免费提供的智能手机“一键呼叫”,中心就近精准调度,实现1分钟接单、15分钟内上门服务,确保最快、最大化满足需求。

“中心已推出了家政便民、医疗保健、应急救助、物业维修、生活配送等8大类服务模式,可为老人提供送餐、助浴、代办、代购、理发等生活服务,还可为老人提供老人交友、法律援助、陪聊等人文情感关怀。”中心负责人蒋联松说。

  

为特困供给人员等7类老年人发放设有一键sos呼叫功能的手机。

目前,共承接居家养老服务对象26471人,接听求助、政策咨询电话58.3万人次,实施线下实体援助服务26.8万人次。

这些服务资源哪里来的?中心签约医疗、商场、餐馆、家政、理发店等服务机构合计1117家,签约旅居路线9条、康养基地3家、服务培训机构2家。“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村里的低龄老人和留守妇女,把他们培训成为孝老员。”蒋联松说,这些做法也促进了服务业联动发展,有效地盘活了本地养老服务资源,增加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岗位。

如何收费?“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家庭困难程度和现实养老需求,实现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把养老市场经济、社会效益以及社会需求有机地衔接。”黄桂珍介绍,县里还建立“党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机制,发展志愿互助服务队伍,有效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让养老资源惠及更多老年人。

健康保障,推行“医养型”服务

“我住下来了,连过节都不想回家,这里比家好,还有专业护理员照顾。”在闽中康养服务中心,72岁的郭上美老人笑呵呵地说。

闽中康养服务中心位于均溪镇,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养老床位300张,设有中央厨房、老年人活动室、医疗康复站等,是一所集养老、康复、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

  

医养服务中心医护人员陪老人读报。

受传统观念、软硬件等因素影响,公办的养老机构往往存在床位空置率较高问题;同时,民营养老机构却面临场所难求、租金昂贵等困难。聚焦问题,大田县引入社会力量,实行公建民营,即政府负责硬件设施建设,由专业养老服务公司运营,有助于破解这些痛点。目前,大田县已累计引入社会资本1.6亿元进入养老行业。

通过公开招标,闽中康养服务中心由福建夕阳红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社会化运营,推动机构养老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发展,大大提升了吸引力,已入住老人220多人,收费在1000~3000元之间。

养老问题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问题,还要“老有所医”。针对不同类型老年群体需求,大田县积极发展多形式养老产业,探索康医养融合新模式,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县里投入2000多万元率先在全市成立医养服务中心(总医院康乐园),设置床位130张,已开放床位58张,打造“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理念,推行“标准化”多元照护、“平民化”收费标准,通过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活照料、养老托老为一体,为高龄、慢性老年病、失能或半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

助老健康,服务养老。大田县还构建“健康服务+养老”理念,全县各养老服务机构分别与1家县级医院、18个乡(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288个村卫生所签订医养合作协议,建立起多层次的老人健康保障服务体系。

“通过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大田县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社会效果。”黄桂珍说。


编辑:汤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