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风文化,传承优秀家风

Carry forward family culture and inherit excellent family style

来稿邮箱:

jiafeng0003@126.com

家风美文
居安思闲;且活得像个人!
    发布时间:2020-02-23

俗语常说:“居安思危”,是保持对危险的警惕。但我想说,居安思闲,是为了让自己不要在日复一日的闲散中乱了节奏,变得颓丧。

  居安易,思闲难。

  闲而不懒,身才安

  丰子恺半生颠沛,少有闲暇。即便有,也是闲而不懒,笔耕不辍,画笔不停。

  就如他闲居时,脑中想的是画画。

  他把书房当成一副画,以主人座位当主眼中心,其他书架、板凳、茶几、藤床、火炉、壁饰、字纸簏皆是这画中的点缀。

  在这副“大画板”里作画,他把家具挪来挪去,直到一寸也不能动,一度也不能转,一切都呈现最恰当的位置。

  而后他便坐在中心,环顾四周。这一切如百官朝天,众星拱月。

  布置得当了,人便精神安定。

  再如某个闲月闲日,他取下挂钟,将其钟面涂成天蓝色,描上绿色的杨柳枝,接着在指针上粘上硬纸剪的春燕。如此一来,钟表走时,便是两只春燕飞逐杨柳之间。

  因为一只出色的画笔,春意盎然于书房里。

  古人说:居处先精勤,闲从勤中得来,乃能闲暇。


  勤而不懈怠,故而诸事不废,这样的闲才真正了无挂碍。

  闲而不懒,克制自律,才能安心而知足。

  闲而不慌,心才安

  战争时期,梁实秋辗转多地,最后被迫躲入重庆的小茅草屋里。

  生活是闲下来了,但是战争离结束遥遥无期,人心的慌张日胜一日。

  人们都经受着时代的灾祸,人心惶惶,奢望葆有内心安宁并不易。但梁实秋却始终热爱生活,充满信心,外界越慌乱,心里越安宁。

  就如他说的:“人生贵适意,蠹鱼求一饱,两俱相忘,何必戚戚?

  是啊,何必戚戚。

  他在艰苦的环境里,依旧能做到闲而不慌。

  陋室是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上空时不时有敌机空袭轰炸。

  可任他战火连连,我自岿然不动。他把草屋称雅舍,居在山头先得月。月夜里,清光下泄,树荫间,月光斑斓。时不时有客人来,欢聚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

  经历了战争的颠沛流离,如今他心中反而更平和旷达,自然能发现这月光。

  清闲不单是焚香读书喝茶赏月,更是一种心境。无论是身处何地,所做何事都有的“心安神宁”。


  越艰难,越要把心安顿好,任他起落沧桑,仍能宠辱不惊,安然无恙。

  就如丰子恺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闲而不庸,神才安

  闲居而不庸俗,可格身边之物得其雅趣。

  “名物学”是周作人散文的标志。

  他写尽了自然之物,如草木虫鱼,物产艺植。亦写人工造物,如手艺器物,饮食住居。甚至于我们视而不见,见而避之的虱子、苍蝇、蝎子和蚯蚓。

  忙碌的人容易忽视身边之物,唯有闲暇静心,才能发现它们的美妙。

  春日时分正是野菜的季节,周作人也曾在闲暇之时,留意起了市场卖的野菜,由此想起了故乡。

  浙东的荠菜花、黄花麦果、紫云英都是周作人的味蕾回忆。这些在传统节日里采食的野菜,是农民春天里的喜乐之食。

  周作人格物,从中国民俗写到日本民俗,再由野菜写到人性,写一份对春日安稳静好的愿望。

  草木器物之类,皆需要赋之于情,所谓通物理,顺人情。物,其实都是在写人。

  能格物,由物及人,内心丰盈,精神自然不会庸俗。

  生活里,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与物相联系,天地自然,人工器物,都寄托了我们的精神。

  只有闲而格物,你才会发现身边飘落的桂花,听到窗外的鸟鸣,望见枝头的隐月。

  正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能享受这样清闲的人,又怎么会神乱,又怎么会庸俗呢?

  闲下来,且活得像个人

  按照目前的情景,我们仍需“安居家中”,但在这样的氛围里,如何“闲且活得像个人”才是考验。

  闲而不懒,用自律换取身安;闲而不慌,用平和换取心安;闲而不庸,用格物换取神安。

  马伯庸说:现在我才知道,宅在家里独处的乐趣,有一半来自于随时可以外出。

  困居思闲,思的其实是那份自由的闲心。

  闲心,是能自由随性过生活,能自由地选择所乐之事,说想说的话,心不是被逼困的,身不是被禁锢的,方能说活得像个人。

  闲心,是东坡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是白居易的“谁能一同宿,共玩新秋月”;是裴迪的“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更是李白的“长歌尽落日,乘月归田庐”。

  你看,那熟悉的江山风月,人间烟火。等疫情过后,一颗闲心看遍。

  居安思闲,可度经年。以闲养性,不必戚戚。

  那就暂时当个闲人,做一个最像人的人吧。(作者:中国精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