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风文化,传承优秀家风

Carry forward family culture and inherit excellent family style

来稿邮箱:

jiafeng0003@126.com

家风祠堂
《祠堂说明书》之教化规劝篇
    发布时间:2020-07-17

中国有很多的祠堂,有些是为祭祀本族祖先,有些则是为纪念因忠孝仁义、礼智善守等而成为人生楷模先贤往圣。他们的荣耀事迹和美好品行往往起着教化世人、规劝世人的作用,时时刻刻勉励后来人见贤思齐,不忘根本。

  

无锡惠山的华孝子祠,就是为纪念一位大孝子而建的,祠堂供奉的孝子名叫华宝,东晋末年生人。

华宝年幼丧母,和他爹相依为命,孩子长到八岁时,父亲要去戍守长安,出征前,年轻的士兵留给儿子一句承诺:“待我驻防期满回家,再为你行成人礼和娶亲。”

八岁的娃娃就这样抱着父亲的一句承诺等着,可是一年两年过去了,十年二十年过去了,直到孩子长出了白发,远征的父亲,仍然没有归来。

70岁的华宝依然梳着童子鬏,别人看他一把年纪还留着孩子的发型不大像话,可华宝不这么觉得,不管父亲死还是活,他都要奉行父亲的话,终身不冠不娶。

从少不更事,到白首迟暮,华宝用一生的时间,奉父一言,以大孝闻名于世。齐高帝特赐“孝子”匾额,后世帝王在其故居为他修建祠堂。

终生践“孝”的他成为世人楷模,直到今天,他的华孝子祠依然人流不断。

  

扬州东关街南侧曾有一座双忠祠,是为纪念两位忠义将军而建,两人皆是南宋抗元名将,一名李庭芝,一名姜才。

南宋开庆年间,元兵入侵,直抵扬州。大将李庭芝、副将姜才临危受命,奋力抵抗。元军久攻不下,便开始想些歪门邪道,许给李、姜两位将军各种诱惑,或高官或厚禄,只要你肯开城门,什么都好说。两位将军血性男儿,断然不肯为一点蝇头小利出卖家国。

元军见不奏效,又使出了更下作的手段,将李将军的妻子绑到城下,威逼两人投降,面对亲人被屠的情况,二人依然不肯就范。

无可奈何的元军,只能绕过扬州,直接攻陷临安,俘虏了皇帝。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被俘的皇帝竟给扬州传了一道圣旨,劝说李、姜二人投降。

两位将军看后,十分火大,拒绝接旨,坚决抵抗,在死守孤城十七个月后,李、姜二将慷慨殉节。二人去后,扬州人民敬重二将忠义精神,建“双忠祠”以纪念。

从那以后,他们的故事和忠义精神一直在扬州城流传,直到今天,一说双忠祠,扬州人基本上没有不知道的。

  

再就是海口骑楼老街的五公祠,是为纪念唐宋两代因刚直不阿而被构陷贬谪来琼的五位历史名臣而建,这五位有内制宦官、外抑藩镇的唐代名相李德裕,力主抗金、反对议和的南宋四大名臣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

五位贤臣的故事不好一一展开,就只和大家分享南宋名臣胡铨的事迹。

据《崖州志》记载,当时担任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因不满秦桧主和,向皇帝上奏一封“斩桧书”,声震朝野,就连金国君臣也大为震动,连连感叹“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

然而,秦桧势力忒大,胡铨的“斩桧书”没伤到奸臣丝毫,但却与秦桧结下梁子,结果被构陷贬到了荒蛮的海南,多说一句,海南在古代可不像现在这样山好水好天气好,环境是相当恶劣。

被贬到海南的胡铨还没有结束他的厄运,秦桧党羽的爪子已经伸向遥远的海南岛,一张姓官员对胡铨那是“照顾有加”,侮辱、虐待、不许穿鞋、走哪跟哪儿……

不过胡先生心理素质很好,在这段不堪的日子里,他开始给当地百姓讲讲课,帮他们改进耕作技术,还搞水利建设抗天灾。

当地人渐渐觉得胡先生很好,姓张的官员不是好东西,他们开始为胡铨打抱不平,甚至有人把姓张的抓到胡铨面前,任由他惩处。

但是胡铨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他理智地进行劝解,杀人能解一时之愤,但大宋法律不允许,一个人他该判什么罪是由法律决定的,我们不能胡来。

你看,贤臣就是有贤臣的风骨,即使被贬,也不忘他们的历史使命,他们从未把流放视作畏途,而是当作河流的入海,把自己完全投入进去,让海南这个蛮荒之地绽放文明的光彩。

直到今天,五公祠依然保留一副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当然,像这样的祠堂还有很多很多,无锡惠山二泉书院里有座祠堂是为尊师而建,福建长汀店头街的游氏祠堂是为劝学而建,山东济南的铁公祠是为纪念忠勇智慧的铁铉……

在祭拜追思的过程中,过往先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教化着我们,孝悌忠义的道理、尊师重道理念、忠于国家的信念,无形中构建着我们的道德体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