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风文化,传承优秀家风

Carry forward family culture and inherit excellent family style

来稿邮箱:

jiafeng0003@126.com

家风祠堂
话说保山永昌府城的林公祠堂
    发布时间:2021-01-05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是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帝国的民族英雄,人尽皆知,但说起他在保山的活动,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正月初二日,林则徐补授云贵总督,六月抵昆明上任。

七月二日,道光皇帝降旨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永昌查办永昌回汉械斗的案子。

道光二十八年(1848)二月二十七日,林则徐抵永昌。

  

林则徐来保山的消息传出后,回汉两族上层借机大造舆论,扰乱视听。有人故作危言,说他调处回汉问题是“秋霜必严”,更有别有用心的人写 下揭帖对他恶意中伤。说明当时人们怎样的不安,思想怎样的混乱。平定永昌实在非常棘手。

可是,林则徐早有调处大略。他经过深思熟虑,采取“剿抚兼施”和 “不问汉回,只问良莠”的方针政策,驻节5日,将长达7年之久的祸乱基本平息。他给皇帝奏折中称“汉回一体”,都是“大清臣民”,干坏事的是其中的坏人奸贼,只要将他们严办查处,便可清除积弊。凭他多年参政的经验,林则徐深信这是因为其中必有“荒诞不经之徒”捣乱。

经了解调查,查知坏人中有一个姓金名混秋,外号叫“铁帽子”的人,打扮得不僧不道,出没在永昌府衙、金鸡村、卧佛寺等地,挑唆、煽动民族互斗,又以种种巫术蛊惑人心,算得上元凶首恶。林则徐探 明了这一切,设计拘捕了他。

  

林则徐审理清楚之后,上报朝廷,以金混秋“妄布谣言,煽惑人心”将其处以“凌迟”,“并传首保山城哨地方,悬竿示众,以服炯戒”。此外,他还将其他作恶多端的犯罪分子四百多名一一缉拿归案,很快平复了历时多年的回汉争斗。无怪乎保山举人盛毓华著文称颂其功德为:“举数年之重冤积弊,一 具澄清。不啻挽东海之波浪以涤尘垢,拨九天云雾而重睹光日也。”

  

后来保山民众,在保山城的菊花街,建有他的一座生祠——林文公忠祠堂,作为永久纪念之地。

林公祠坐落在菊花街西廊(即今地区人民医院东部),占地五六亩。环境清幽,林木葱郁。祠堂共有三进,有两道过厅,最后是大殿,林文忠公的牌位,即竖立在大殿中间,大殿两侧建有许多厢房,大殿后为一个花园。

  

当时永昌知府彭崧岳,满怀激情地题写一幅长联赞颂道:

重来太保山头,看灯火万家,依然富庶,试问黄童白叟,谁实生之?此间筑丞相祠堂,不待千秋先定论;

归去小西湖上,营田围数亩,聊可栖迟,回忆铁马金戈,公真健者!到处留将军壁垒,固应百辟让功高。

  

长联内涵蕴藉,精彩动人,对仗工整,堪称佳构,以夹叙夹议的笔调注入强烈的感情。从“太保山头”眼前的景色起兴,回顾保山人民在汉回互斗的祸乱中,民不聊生,经林公的正确处理,从而转化为安定富裕的局面。

又以过去诸葛亮平南有功,人民为之建立祠堂——太保山武侯祠,来比拟,肯定林公的功 绩,且不必到盖棺之时便可定论。同时祝愿林公解职归田,安度晚年的幸福生活,又回忆起当年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活,赞颂林公是真正的英雄,再以当年战斗遗留下 的壁垒证明,而那些只会卖官鬻爵的朝中群臣,又怎能和林公的功高望重相比较呢!

  

长联,词美情深,颇有现实意义。清末保山县署曾一度设于祠内。民国二十年(1931),林公祠改建为实验小学——也称林公祠小学。大殿改为“中山纪念堂”,林公牌位被取消,换上孙中山先生遗像。

1950年,保山地区民族干部训练班又设在这里。后林公祠被拆除,到今天已寻不到一点踪迹了。


编辑:汤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