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风文化,传承优秀家风

Carry forward family culture and inherit excellent family style

来稿邮箱:

jiafeng0003@126.com

家风祠堂
洛宁县河底镇高河村高氏祠堂碑记
    发布时间:2021-05-10

二零二零年四月份的一天下午,为了村里张氏家族的内部事务,我骑车去了一趟河底镇后坡村。等办完事情后,骑车返回,下来河底村北坡后,想起村门口治起前几天提供的线索,说他这几天在高河村做自来水工程的事,晚上不回来的时候,就住在人家高河村高氏祠堂内,还说高氏祠堂是翻新重建也没几年,廊檐下有通重建祠堂的记事碑,就有心想去高河村看看。说走就走,调转车把方向,向高河村奔去。

去高河村,我这还是第一次,虽说以前曾经到过下营村,但那还是在小时候,去给本家的一个老姑当把轿门娃子,一大家子人,或立或坐在老南京卡司汽车的车斗里,手扶着箱桌被褥。记得最清楚的情景,就是在返回的时候,汽车上河底南坡,我们小孩子们就站在车头处,双手紧抓住汽车的龙门架,听着驾驶室处,轰隆隆的发动机响,顶头的暖风刮在脸上,舒服得很,和同伴们叽叽喳喳地说着笑着,也许都很少坐汽车的缘故,心里头那个美呀,兴奋的不言自表。

从河底村到高河村,需要经过上营和下营两个村,沿着顺西度河水流的方向,一路往东,出了下营村东边里许,往北拐过一道弯后,高河村就出现在眼前,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高河村后期有石碑出土记载叫桑树湾,后改为席家庄。自从高氏迁到这个村时,不知这个村以前叫什么村名,就以自己的姓氏,门前又有西度水,就起村名叫高河。在高河村的东边,是宜阳县高村乡纪彰西河村,西度河的南边坡上,有洛宁县的大牛店和新生村,北边有段庄村和冯岭村,高河村村子不大,是下营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进村不远,就能看到一座新建的祠堂,坐落在农户庄稼院的左拥右抱之中,和庄稼院唯一不同的是新建的三间祠堂,都是仿古建筑,小青瓦覆顶,筒瓦铺带,祠堂的屋脊两头各有鸱吻,正中有二龙戏珠,另外还有一些珍禽异兽的雕像散落其上。祠堂的廊檐,刚好和农家院的大门墙齐,祠堂的院墙就凸出在农家大门的外面,祠堂的外墙全部粉刷罩白,越显得和农家院的与众不同。墙体是台阶式的高低不平,错落有致,顶部同样用青瓦筒瓦覆盖,门楼亦然。

祠堂是坐西面东,在祠堂的大门上方的砖墙上,镶嵌着一块石匾额,从右往左写着“高家祠堂”四个大字,大字右边的小字写着祠堂的始建年代。祠堂大门紧锁,和治起电话联系了几次,也没打通,就在祠堂的附近游览一番。

在祠堂的不远处,往东拐个九十度的弯,就在这拐弯处,还有一座小庙,庙是面南坐北,同样也是在路边。庙门口有一通二零一二年新刻的“重修老君庙碑记”和一通“重修老君庙捐款碑”。重修老君庙碑记记载:高河老君庙始建于明,修缮于清。北靠峻岭,南依河水,雕梁画栋,紫气东来,生禽猛兽,跃然于壁,鲜花美草,楚楚于屏,储天地之灵气,存万物之光华。香火袅袅,老君泰然,庇佑一方五百年矣,惜明碑毁于文革,庙老失修。欣逢盛世,感念老君恩德,乡邻中有主事者募集资金四万元,清拆旧庙,原址修建,重塑金身,神光奕奕。为勉后人,尊崇老君,刻碑记事哉。

随后又和治起打了一次电话,仍没打通,看着太阳已滚落在南边的山坡,暮色降临西度河川,想着离家路途有点远,就赶紧骑上车,往河底镇奔去。

  

到了河底镇上,和以前的工友小宋通了电话,问他在家没有,想着自己抽空来一趟河底镇也不容易,就想去他家里聊聊,问问河底镇贺姓的家族由来,然后再一起来街上吃个饭。小宋答应后,我就骑车上他家里去,把车放在他家的院子里充上电,然后我和小宋骑一辆摩托车来到街上,就在河底镇十字路口处的一小饭店里报了两碗烩面,一份凉菜,两瓶啤酒。在饭桌上还没说起河底村贺姓之事,治起打来电话:“问我在哪里?打电话有什么事情?”我说:“来吧!我在河底镇十字路口处饭店等你,吃饭的时候再和你细说。”随后叫饭店老板又做了一碗烩面,饭刚做好,治起就骑着摩托车到了饭店门口。

等治起坐下后,烩面端上桌,治起才说起下午干活有点热,就把衣服放在一边了,我打电话他就没听到。我就说我下午到高河村了,打了几次电话没打通,也不知道你们今天有没有到高河村干活,看天色已晚,只好提前回来了,说着就介绍小宋他们俩个人认识。

等吃完饭,治起对我说:“既然你今天来了,来一趟也不容易,晚上回去也没啥事情,我带你再去看看,然后再送你来到镇上。”看他说的在理,我就同意了。我扭回头对小宋说:“那你就先回去,等我回来,再到你家里去骑车。”小宋说好,我们就一起出了饭店的门,我坐在治起摩托车的后座上,再次往高河村奔去。

在饭店只是吃了一顿饭的工夫,夜色苍茫笼罩着西度河川,热闹了一天西度河川,现在静寂的只能听到狗的吠声,和渑栾高速公路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摩托车亮着车灯,又是水泥路,一会儿的工夫,就到了高河村高氏祠堂门口,祠堂的门敞开着,里面亮着灯光。走进祠堂,在后墙与北山墙连接的角落里放了一张床,床上躺着黑瘦的奉产哥,也许是做了一天事劳累的原因,吃了晚饭后,就早早的躺在床上,看来真是人到了一定岁数,就经不起折腾了,和奉产哥打了声招呼后,就抬头开始看祠堂的内部结构。

  

在祠堂的两个山墙上,分别贴着高河村的简介和高氏族人迁高河村的由来,另外还贴着一张高氏族人的世系字辈表,和字辈表相邻的地方,贴着一张写有敬祖诗的图片,敬祖诗的上面,是以前祠堂的大照片,在这照片上,可以看到以前祠堂的影像,和祠堂前面摆放着两面大鼓,在大鼓附近的地上,放着一些铙镲响器,在这些响器周围,或站或蹲着一些打响器的农村艺人,也许是刚拍打过一阵激烈的表演,正在休憩。看过墙上的图片,再抬头看屋顶的樑架结构,多数木料都还是以前的旧木材,有的地方,已经换上了新的木料,在椽子上面,有木栈板,脊檩的下面,有根写着毛笔字的嵌杆,在嵌杆下面的平面上,写着祠堂的重新翻建的年代。

在三间祠堂的地面上,摆满了做饭用的锅碗瓢盆,案板、蔬菜等做饭用品,以及杂物器具。在祠堂的廊檐下,有通《翻建祠堂的重修碑记》。由于是晚上,祠堂的内部构造看的也不是太清楚,看着天色越来越晚,想着还在家里等我的小宋,就辞别奉产哥,和治起一起,又坐上摩托车往河底镇小宋家奔去。

后面附上高河村《重修高氏祠堂碑记》和高氏字辈表,以及《高氏族训》:

  

重修高氏祠堂碑记

高河村高氏祠堂,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月,上有正堂三间,下有客棚三间,由于年久失修,三间客棚于七十年代失立,正堂多次维修、土坯墙体不坚,幸有立柱永支。幸于二零一三年三月十一日,有高氏宗亲共同捐款,原址原貌原木架而立。高姓起源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姜太公子牙六世孙公子高,今山东禹城后裔,以祖氏的字为姓氏,距今有三千年历史。高姓在秦始皇修筑长城的时代,从山东齐鲁之地筑长城,在山西大同落户。公元十四世纪,大明朝迁民,高氏由洪洞迁此。当年河南瘟疫灭世,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周边的上营、下营村,乃明兵迁民之兵营所得村名。高氏祖人携三个儿子从兵营就近安置,当时为防民反,下令同宗同祖不准在一个地方放落户,两个儿子以上成家后,需外搬五十里。史记我高姓祖人有三个儿子,长子不离父,其父原居高河,次子搬住洛宁冀庄村,三子搬住渑池一带。三家皆后续兴旺,高姓住高河至今约有六百年历史,早有鱼稍坟,延续至老坟坡后,人丁头旺,外出多因。如今冯岭村、丁营村、中村、后坡、河底、杨岔、席家洼等等,均为高河高姓之后裔。及陕西临潼吉庆村全部高姓,皆高河迁出,再前不祥。老坟坡最下边为三字辈,故有字辈叙述。

公元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

由于历史上的多次战乱灾荒,造成族谱断续,有三百余年,导致十几辈人辈分不详,有待查证。

字辈表(字辈表记载於光绪元年后,一九九三年清明节时再次核准)

三從朋文,永登英建,维士正大,克守法章,崇儒尚志 ,进修有光.,如全元德,道学自长。三十二个字辈再传. 字满望后人再续编。

核准由高士谦、高长合等协同族人,同时还有冯岭村,中村,冀庄,杨岔村,河底村,下营村等多名长辈族人共同参与。

~~~~~~~~~~

高氏祖训

凡我族人,勿忘祖训,所宜所戒,略陈大端。

十宜:宜畏天命,宜奉王章,宜敦孝友,宜济人物,宜勉谦和,宜安懦拙,宜守耕读世业,宜遵淳朴家风,宜待人人大度,宜持事事小心。

十戒:戒杀生,戒邪淫,戒傲,戒贪,戒赌,戒斗,戒懒,戒奢,戒无信不礼,戒不孝不仁。


编辑:汤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