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风文化,传承优秀家风

Carry forward family culture and inherit excellent family style

来稿邮箱:

jiafeng0003@126.com

家风祠堂
包拯第35代后人定居此地,为守包氏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发布时间:2020-06-22

中国历史上皇帝寥寥数百,臣子却数之不尽,但是当臣子的名声能够超过同时代的君主者却更是少之又少,包拯绝对算是一个。“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而包拯便是以正直廉洁闻名于世。他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故有“包青天”之名,后世更是将他奉为神明,认为他是奎星转世,至今受香火供奉。

  

很多人对于包拯都是从小说《七侠五义》、《龙图公案》了解到的,一般来说演义和小说和正史会有很大的差别,但就包拯来说,除了故事情节有出处。包拯在正史上的形象同样是铁面无私、清廉如水、断案如神,关于这一点从包家祠堂的历史中便能看出。

我们知道,因为包拯太过于刚正不阿,因此在朝中得罪了许多的权贵,这些人即恨包拯,但是心里也怕包拯。于是很多人便想办法在暗地里将包拯扳倒,有一日包拯接到了一封家书,得知大嫂病种,这群朝中贪官的污吏找准了机会。

  

包拯做开封府尹的时候,判了很多大案,在宋朝国都开封名声很大,包拯又是朝中的二品大臣,深受宋仁宗的信任。宋仁宗听说包拯要回乡探病,于是便赐银一万两,以便随行所用。但是包拯在回乡途中见到河南、安徽一带大旱,灾民满地,于是便将皇帝赏赐的万两白银全都施舍给了灾民。这可让朝中奸佞抓到了把柄,于是向宋仁宗进言,称包拯收买人心图谋不轨,仁宗也起了疑心,就派人暗查。

  

另一边,包拯到家没多久嫂子便去世了。感念嫂子对自己的小时候的照顾,包拯将自己仅存的一点积蓄都拿了出来,兴建了一座包氏宗祠,以供供奉包氏先祖的灵位。这座祠堂门朝北开,寓意包氏子孙永远效忠朝廷。这件事后来被暗探告知到宋仁宗那里,疑虑顿消。这座救了包拯一命的祠堂,一直流传到如今已经传了34代,已经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代的传人名叫包先良,从1994年起便一直坚守在包氏祠堂,附近的很多村民为了更好的发展都已经搬到了交通便捷的城镇居住,但是包先良20几年以来,一直守护在这里,从未外出打过工。他们为的就是将包拯廉洁奉公、不畏权贵的精神一直宣扬下去。

  

每当有游客前来参观,他们都会细心的和将包公的生平,和包氏祠堂的建造历史。尤其包氏的家训,更是必讲的。

《能改斋漫录》记载了这段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不仅自己刚正不阿,而且还教导和要求包氏的子孙后代,都应该堂堂正正做人,决不能做贪赃枉法的勾当,否则便不是包氏的子孙,死后也不能被葬入包氏的祖坟!这样的大清官值得永世的尊敬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