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风文化,传承优秀家风

Carry forward family culture and inherit excellent family style

来稿邮箱:

jiafeng0003@126.com

家风研学
上海静安:红色资源润养初心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发布时间:2021-01-05

  

位于茂名北路120弄7号的毛泽东旧居,是毛泽东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 (来源:静安报)

  

从毛岸英牺牲地取回的一捧泥土和俄罗斯政府授予毛岸英的二战反法西斯勋章(来源:静安报)

  

陈列馆设立实物展厅(来源:静安报)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初心”之地,红色之城。静安区是上海红色资源主要承载区之一,特别是在党中央机关驻扎上海期间,静安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活动的开展地。

在1938年3月,中共地下出版机构“复社”推出的《西行漫记》中文全译本第183页上,清晰地写着这样一句话:“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位于静安区安义路63号的上海1920年毛泽东旧居,就是毛泽东对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述确立信仰的地方。

12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主办,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初心足迹:毛泽东在上海”红色研学线路首发仪式,在1920年毛泽东旧居(安义路63号)前举行。静安区委书记于勇,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鸣等出席首发仪式。

于勇在致辞中指出,开发红色研学线路是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有效举措。静安区将继续创新方式,积极打造红色文旅的“静安样本”,以更加浓厚的红色文化基因氛围迎接建党百年。

据悉,近年来,静安区凝练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地、革命领袖足迹地、早期中共中央机关聚集地、首部党章诞生地、群众运动策源地”的红色资源主题,通过比对、考证、研究区域内的革命遗址遗迹,系统梳理出重要革命遗址百余处,汇聚了丰富的党史资源和众多的红色题材。

34件增补史料

讲述革命者的家国情怀

毛泽东一生中50余次到上海,位于静安区茂名北路120弄7号(原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的毛泽东旧居,是毛泽东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

为了迎接毛泽东诞辰127周年,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深挖毛泽东在上海的革命足迹,同时专程走访韶山毛泽东故居和湖南板仓杨开慧故居等相关展馆,增补了32项,共34件珍贵的历史史料和相关实物,更加全面地讲述革命者舍家为国的忠贞信仰和家国情怀。陈列馆同时还优化和完善了参观路线,包括在9号楼一楼设立实物展厅、在7号楼二楼辟出多功能临时展厅,用于开展临时展览和“情景党课”活动等。

据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主管吴青介绍,在这次增补的史料中,两张瑞金宾馆的照片,揭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来上海的时间。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乘专列到上海,下榻于原华东局办公地瑞金宾馆,随即听取陈毅等上海市领导汇报。据有关人士回忆:“会议至凌晨五点左右才结束。当主席准备休息时,发现随身行李还放在专列上。毛主席从延安到北京,一直是用自己简单的行李休息睡觉的,从来不用招待所被子。后来,主席一直在房间看文件办公,没有休息,直到下午四时离开瑞金宾馆。”

“毛泽东来,小谈即去。据云来已月余,客博文女学,病多日矣。湘情如靖,将扩充文化书社于各县。湘人真勇于运动。”吴青指着一本旧式书籍告诉记者,这是泰东图书局老板赵南公的日记,日记中明确记载了中共一大后毛泽东8月11日尚在上海的行踪。

“他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他的哟……谁把我的信带给他,把他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这段杨开慧所写的文字中,深深地透露出她对毛泽东的爱恋及思念,此时距离她牺牲仅有10个月。这段文摘的下方,还有一份泛黄的手稿,名为《给一弟的信》。据吴青介绍,这封信是1929年,杨开慧得知朱德夫人被国民党残忍杀害后,写给堂弟杨开明的,希望能够托孤。但这份“遗嘱样的信”最终也没有寄出,直到1982年才重见天日。这些珍贵的文字,向观众打开了杨开慧作为革命者、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在生命中最后三年的内心世界。

此外,由刘思齐捐赠的从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牺牲地取回的一捧泥土,俄罗斯政府授予毛岸英的二战反法西斯勋章;1920年3月,毛泽东在写给友人周世钊的一封信中,明确写出自己留在国内的原因……这些珍贵的史料、实物,无不将革命者的忠贞信仰与家国情怀展现得更加丰满与鲜活。

在此次展陈提升中,陈列馆还特别在出口处增设文创展示区。在这片小小区域内,一排白色的书架上,罗列着各种与毛泽东相关的书籍供观众阅读,另一边则集中展示了融合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如甲秀里笔记本、杯垫、3D模型;写着“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搪瓷杯;以上海市花白玉兰、甲秀里门头、毛泽东卧室挂落花样等图案作为设计元素的桑蚕丝方巾等。其中最令人瞩目的,

是一枚黑檀木“甲秀里”龙凤手工创意盘扣书签,这枚设计精巧的书签由工匠精心手作而成,还是“2020上海特色伴手礼”(银榜)产品。

研学初心足迹,

追寻伟人在沪革命历程

毛泽东在上海的众多红色足迹中,建成纪念场馆并对公众免费开放的有三处,且都在静安区,分别是1920年毛泽东旧居、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和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

记者翻开“初心足迹:毛泽东在上海”红色研学线路的研学任务单发现,研学线路的五个学习点中,这三处纪念场馆各占一席,其余两个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上海工作和下塌的锦江饭店和瑞金宾馆。五个学习点分别对应不同的学习主题: 1920年毛泽东旧居的学习主题为“学初心,固信仰”;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的学习主题为“学家风, 严律己”;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的学习主题为“学规范,强纪律”; 锦江饭店的学习主题为“学务实,抓实干”;瑞金宾馆的学习主题为“学作风,倡简朴”。

首发仪式后,由静安区劳模代表、各界青年代表、上海大学博士硕士代表、党员导游代表等组成的首发团,坐上红色研学大巴,正式开启首批红色研学之旅。

研学途中,学员们循着任务单上的线索,在每一站都仔细倾听聆听,还不时地书写笔记,寻找答案。来自静安区城发集团的全国劳模卞忠红在参观学习后表示:“尽管冬日风寒,但是我们内心火热。今天通过这条特别的研学线路,能够重走毛主席在上海的革命之路,感觉就好像是走进了伟人的心路历程,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当天还以“线下访谈+网络直播”的方式,举行了“跟着主席看上海”专家访谈,特邀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七部副主任刘荣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徐建刚,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上海日报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主任记者,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委会副秘书长乔争月,分别从党史、上海史、建筑、红色研学等多重视角进行对话,交融讨论毛泽东历次来上海的时局背景、新闻事件、行动轨迹、风土人情等各内容。

记者从静安区了解到,今年,静安区成功推出五条“秉初心、学四史、游静安”主题研学线路,既满足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四史”现场教学的需求,又盘活了区域红色文旅资源,推动了旅游市场复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此次推出“初心足迹:毛泽东在上海”红色研学线路,是市、区红色资源整合的强强联手,也是助推更多红色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搭建红色文化对外传播和繁荣发展更广阔平台的创新尝试。今后还将进一步挖掘伟人足迹的特色资源,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探索,着手打造更多条红色研学线路,引导广大党员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提升国民文化自信,以红色文旅的“静安样本”共同迎接建党百年。


编辑:汤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