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风文化,传承优秀家风

Carry forward family culture and inherit excellent family style

来稿邮箱:

jiafeng0003@126.com

家风艺苑
《惜物演生記》趙玉中的藝術
    发布时间:2020-05-22

  今年八十歲的趙玉中女士,執剪創作的時間不過二十餘年,大約是開始自她退休之後。二十餘年來她將之作為一種消閒、一項興趣,未曾自覺是「藝術創作」,當然也不曾自恃為「藝術家」,直到遷至宋莊與女兒女婿廖雯栗憲庭夫婦同住,往來栗宅的藝術家、藝評人們偶有到後院她的屋中探望者,趙玉中女士的才能與光芒,才透過口耳傳頌出來。

  趙玉中女士1936年末出生於南京。隔年冬天南京淪陷,舉家隨南京政府遷往重慶,在重慶成長到15歲,1950年遷回北京。一整代人在大歷史的變遷中坎坷流離,於無盡期的刻苦辛勞中老去,少年時候的生命志向與憧憬,盡被淹沒在生活的泥淖裡,但趙玉中女士全然不會被艱苦歲月消磨掉的、勃然強大的生命力度,這使得她完全不同於一般人,反而像是終於堅守等到了退休後的老年生活似的,子女已長,各自成家,她自逐漸減輕的生命責任中開始獲得了解放與自由,以她的說法是:「終於可以做點兒自己想做的事兒了。」--在她內心,從來不曾放棄這份自我、這份自由。

  談趙玉中女士的藝術,不可能不談她的生活,因為她是最、最典型的一位「藝術來自於日常生活」的藝術家。

  大約是十年前,某日我到舊鼓樓大街上工人日報宿舍的房子裡去探望趙玉中女士,當時她為了外孫女釦子的教育,平日帶著孩子住城裡,假日才返回宋莊。那天問起來孫女上學時她平常在家做甚麼?她說:「我不無聊,有很多事做」隨手從架上取下一本厚厚的剪貼簿,翻開來入眼的畫面馬上轟然地把我給鎮呆了!一頁頁姑且稱之為「剪紙」的作品集,一本約有數十近百件,但這些跟民間傳統的剪紙完全不是一回事。

  中國民間傳統裡講究吉祥喜趣、對稱圖案的剪紙藝術,即使再如何精細異常、描山繪水,諸如高密剪紙、佛山剪紙等等,也不出鏤空的平面圖案形式,尤其是通常皆為紅色為大宗的單色作品,多為喜喪節慶與裝飾而作的功能性。但從趙玉中女士歷來的剪貼簿,可以看到她異於凡常迅速進化的路徑與脈絡:從一開始她就不循傳統剪紙的窠臼為之,這一點尤其顯現在她對於色彩強烈的敏感、以及對於材質肌理實驗的激情。

  一生辛勞勤儉,在她開始生出創作欲望的時候,首先自然而然是以身邊垂手可得、用之不覺可惜的廢棄材料來做,一直沿用迄今的是各種廢舊的雜誌期刊、畫報月曆、舊衣碎布頭、枯落的樹葉……等等。一開始她中規中矩的以圖片作為參考,依據寫實造型,剪下色塊貼、疊,成為有層次的圖像,村野生活中常見的花朵、蝴蝶、雞鴨、小動物是當時她最常剪作的形象,這些剪貼的人物、花鳥、小動物,多次參加了她原屬單位的展覽,每次都獲獎。但是很快的,她就感到無法滿足而放棄了這種遵循可見的視覺經驗所框限的創作方法,之後一路令人驚懾的創作手段,可以說完全是她自己發明創造的。

  

  动物 赵玉中

  

  动物 赵玉中

  經過很短時間以異質材料對於自然物件具象寫實的臨摹過程之後,接下來的作品,尤其在「材質」、「肌理」這兩部分,近乎本能與原生性的在創造力上展現了爆發性的突破,很多作品是用剪刀絞得非常細碎的紙頭或布屑,小於一釐米平方像沙礫般的碎屑或是排刷一般的細絲,再依據色彩、形體的邏輯,豐厚堆疊拼貼成物件;還有一種是直接把紙剪成一捲一捲、一圈一圈、一塊一塊的,做為拼貼的材料一層層疊在畫面上形成宛如透雕、浮雕似的肌理。這時期的內容基本上雖然仍多是雞呀、狗呀、鳥呀、蝴蝶呀、花園呀之類的日常小景小物,中央構圖法,背景很單純,但僅僅是如此自由奔馳的色彩與材質感的力量,就足以一掃帚把所有的藝術理論給撥到一邊去了,看到這批作品的當下,腦子裡瞬間浮現的就是「生命力」跟「才情」幾個過亢的單辭。當時我必定是讚不絕口的,但趙玉中女士很害羞的說:「我只是絞著玩兒的……」她並沒有所謂的「創作意識」,卻也正是因為這樣,她從中所獲得的,反而要比具有高度創作意識的所謂「藝術家們」更滿足、更豐沛、且更單純。當時那樣的剪貼簿在小屋的櫥櫃裡,大約已經有八到十本。

  

  抽象 赵玉中

  

  抽象 赵玉中

  2000年以後,她跟著知名的策展人、藝評家女兒廖雯夫婦住到宋庄,生活裡開始接觸到許多來家裡出入走動的藝術家們,開始漸漸有人偶爾進到她的屋裡,發現這一方驚奇的天地,基本上進屋探望她的都是女藝術家們,也因此她有了一些可以分享、給予建議的忘年之友。熱心於藝術教育的藝術家熊文韵指導她臨摹明代吳彬的《五百羅漢》長卷,她也就老老實實的以不同的尺幅臨摹了兩遍多,畫了一千多個羅漢。雖是臨摹,但她素樸又有點調皮的筆調很見風格,即使是臨摹之作也可看出性格,之前的剪紙與羅漢題材的作品受到眾人喜愛,被索取割愛了很多張,眾人的喜愛對於趙玉中女士產生很大的鼓舞作用,她開始敢於更多隨心所欲、奔放的實驗。

  以趙玉中女士大大地異於平常人的精力、動能、與行動力來看,她不只是個「工作狂」,可以說她根本就是個「過動兒」,除了睡覺之外,在她的生活裡缺少一種叫做「停下來什麼都不做」、「只是發呆而已」的這類凡常的狀態,是的,「停下來」這件事她做不到!她必須要一直「做點甚麼事」才能感到從容自在。於是,整件事終於真相大白,這些比爬藤植物蔓生得更快速更龐大的作品質量,就是在每日尋常生活中所有時間的隙縫中被演化生產出來的。

  趙玉中女士的個性皮殼堅硬粗礪,話語短少,但心中凡事都有清晰透亮而且鮮明的主見,只是因為謙卑使她覺得不應多言,因為自尊則使她決定不多涉入,事實上她的心腸熾熱柔軟而善良,但性格剛健鮮烈,對於事關價值與尊嚴的事寧碎不肯折,是個體貼人、好相處、卻不好呼悠的人。性格中這麼強大的能量卻多保持沉默,對於趙玉中女士而言,最好、也是她唯一宣洩的管道,就是做這些手工活。而我每隔一段時間(通常是數個月之間)看到她新演化生產、創作出來的作品,沒有一次不為她自我學習、自我生長、自我演化的速度、面貌與數量……等等可怕的速率與程度弄得又驚又乍。因此當我看過盧貝松(Luc Besson,1959-)電影《露西》(Lucy,又名「超體」)時,立即想到趙玉中女士這種奔放噴發、可驚可嘆的自體演生的效能,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見到的「露西」,電影中幻想的那種人類大腦的超感受能力、心理時空旅行的能力、自我演化生長增強的能力……等等,都讓我在她的創作裡看到了!

回顧這二十多年的過程,趙玉中女士的作品從平面發展到立體,從中央構圖法發展到佈局奇特的完整畫面,從剪紙拼貼發展到用紙、用布、用筆、剪黏、包裹、縫綴、糊裱、繪畫、書寫,為所欲為隨心之所至的地步,二十幾年來創作超過萬件的作品數量。每隔幾個月不見,她都不出意外的多出幾百件新品項、新玩藝的創作。比如我第一次看到她剛畫了大約幾十張上百張單幅紙上水墨的羅漢,要我給她意見,她說:「沒學過,小熊(藝術家熊文韵)好心來教我,但總是畫不好。」當場除了翻白眼、滴口水,我不知道能說甚麼,拙趣就不說了,這批習作不只是造型風格鮮明一眼可辨,而且氣質素樸清雅。試想,即使是成功的文人畫家,追求能達到「拙趣」、「風格化」、「氣質」兼具都是何其不可得的難度了,她竟然提起筆來就是這樣!從這以後,水墨彩墨繪畫的元素也跟她拼貼的作品結合在一起,交互並用了。

趙玉中女士的作品一直不停止快速的擴展、演化,很快地,她就從純平面剪貼的作品,發展成多元材質平面與立體兩條路線。立體系列的物件以包裹、纏繞為主,輔以縫綴、描繪。平面系列的作品則是自過去忠實於自然樣態的造型中徹底出走!

包裹、纏繞的立體物件多數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過被廢棄的東西,因為捨不得,進而透過創作的手段重新展現其造型之美。除了大量的瓶子之外,可謂無所不包,有壞掉的鍋碗瓢盤、剪下的枯樹枝幹、花盆、櫥櫃、廢桌椅、廢電腦、乾葫蘆,她用從各處攢下來的各種彩色布塊、雜誌紙、舊衣、甚至是碎布條、紙袋的提繩……,各種想像得到、想像不到的材料來包裹纏繞這些物件,泯沒其原本的功能性成為純雕塑,卻又因其原本現成物的造型與材料而銜接著生活性的聯想與溫度。立體雕塑作品不只是包裹、纏繞的手段,還有一部分是紙漿塑型上彩拼繪之作、以及透過縫綴串接編製之作,比如紙漿塑的壽桃、南瓜,比如彩布蛋糕、小彩人樹……,還有一批秘密未發表的作品,原本是她用碎布頭給釦子縫的玩具,但她的創作力一發不可收拾,一做下來又是四、五百個。這樣的小物她仍在研究建構展出的形式,結果非常令我好奇拭目以待。

  

  《彩妆瓶子系列》 Decorated Bottles 赵玉中

  

  《彩妆瓶子系列》 Decorated Bottles 赵玉中

  

  《彩妆瓶子系列》 Decorated Bottles 赵玉中

  

  《彩妆瓶子系列》 Decorated Bottles 赵玉中

  

  《彩妆瓶子系列》 Decorated Bottles 赵玉中

  

  《彩妆瓶子系列》 Decorated Bottles 赵玉中

  

  《彩妆瓶子系列》 Decorated Bottles 赵玉中

  

  《彩妆瓶子系列》 Decorated Bottles 赵玉中

  

  《彩妆瓶子系列》 Decorated Bottles 赵玉中

  

  《彩妆瓶子系列》 Decorated Bottles 赵玉中

趙玉中女士從描繪自然形象出走的平面作品,也歷經了一段自發性的探索過程,有一個系列她將原本剪碎成一絲一絲排梳一班的色彩紙排列成滿版抽象畫面;另一個系列她把舊報紙上的各種「人物」剪下來重新拼組,並且形成中景遠景的構圖,來表現「眾生百態」;最新的演化與生產目前尚看不到止境與邊界,最近這兩三年的新系列是:她把攢下來的大本時尚雜誌、畫報上穿著名品、扭捏姿態的人型、產品剪下來,再以她的最強項——剪成各種形狀的碎紙、布塊、羽毛……做為主要材料來造像拼貼,同時她為這些「人物」重製各種獸型臉面、重新製做更大膽、更奇異、更浮誇的衣著配飾造型,創作出一系列視覺強大、前衛造像的「獸臉人」——《人模狗樣》系列,我覺得從這個作為分界點,她的作品毫無曖昧與疑義地完全跨入當代的界域了。問她:「怎麼想到做這樣的作品?」她也簡單直接的回答:「看現在街上的人打扮得都人模狗樣的,我就乾脆幫他們做出這人模狗樣。」這無疑是最尖銳的諧擬(parody),最逗趣的批判。

  

  《人模狗样》系列 Pretending 赵玉中

  

  《人模狗样》系列 Pretending 赵玉中

  

  《人模狗样》系列 Pretending 赵玉中

  

  《人模狗样》系列 Pretending 赵玉中

  

  《人模狗样》系列 Pretending 赵玉中

  

  《人模狗样》系列 Pretending 赵玉中

  

  《人模狗样》系列 Pretending 赵玉中

  

  《人模狗样》系列 Pretending 赵玉中

  

  《人模狗样》系列 Pretending 赵玉中

  

  《人模狗样》系列 Pretending 赵玉

趙玉中女士畢生從未正式通過學院系統教育學習過藝術,僅僅在尚無創作意識的創作了十餘年之後,受到熊文韵師的點撥而產生更大的信心,二十餘年來從自我寄託、安慰療癒開始,「每天動手動腦,用作品表達心中的愛,用廢棄物編織逝去的夢想。」她說。這類完全未經學院正統的「雕琢」與「汙染」的,渾然天成的藝術創作者,從亨利.盧梭(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1844-1910)開始,在美術研究上被分類為樸素藝術家(Naive Artist),這些無師自通的「自學者」,不僅只是作品風格自由獨特,不被學院美術法則的束縛,作品意象往往源自於個人或社會生活的「精神性寫實」,較諸學院出身的創作者,顯現了更為鮮明的天才與強大的才情,台灣的整個七十年代鄉土美術的歷史,幾乎就是由洪通、朱銘這兩位乩童與民間藝師出身的樸素藝術家,撐起了大半篇美術史。趙玉中女士在藝術上的創造力,甚至超越了歷史研究上樸素藝術家經常倚靠的擬古藝術、原始藝術、民俗藝術等等的養份,完全自真實的日常與敏銳的當代觀察下手,最精采的是她自原有鉅大民俗與傳統的「剪紙」出發,卻遠遠把民俗與傳統的所有規則與技能拋在背後,重新創造一個使用材料的系統,再立於這個自己建立的材料系統之上,為作品也為觀者,開拓了新的材質、肌理經驗。

這上萬件既溫暖、優雅,又奔放、前衛的作品中一個共同特色:全都是這個世界上已被視為剩餘無用的廢材所創作出來的。趙玉中女士的初心其實並不是因為有意識地認知到當今時尚的「環保概念」所至,而是從艱困時代走過來,發自初心「丟了可惜」的節儉心情所做的自然選擇,而這項無心插柳,也讓周遭大家夥能夠讓無用的過期出版品、舊織品有了一個有用的去處,解決了當代人過度消費之後的罪責感,也是一妙,而如此徹底到百分百的廢物利用,也無意中自然體現了趙玉中女士那一世代惜物愛物盡用物的人間價值。這是今時的人們已經悖離了很久的,珍貴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