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风文化,传承优秀家风

Carry forward family culture and inherit excellent family style

来稿邮箱:

jiafeng0003@126.com

家风资讯
用心扶贫,用情暖民
    发布时间:2020-06-16

——记忠县公安局帮扶集团驻白公街道马岭村第一书记饶邦元

(人民家风网讯:)他驻村扶贫,为民谋发展不辞辛劳;他为民解忧,群众视他为自己亲人;他尽职履职,脱贫攻坚中硕果累累。他就是重庆市忠县公安局驻马岭村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工作队长饶邦元。

  

 “饶书记是真正来扶贫的!”“他经常到我家跟我拉家常,没有一点架子。”“他脑子灵,思路清,点子多,大家有什么想法建议都愿意跟他说。”一提到忠县公安局下乡扶贫的饶邦元书记,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这位50多岁,两鬓花白,吃苦耐劳的警察书记用实际行动,在扶贫村村民心中留下了新时代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担当重任,村里来了个穿警服的第一书记

 “邓老师,在煮午饭没得?”听到这个声音,邓师傅知道,是村上的第一书记饶邦元上门来了。家住忠县白公街道马岭村的邓师傅因肢体一级残疾被确立为建卡贫困户,在屋内的他,听到声音就知道是村里的饶书记上门了。

提及警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高大威武、铁骨铮铮,守护着人民的安全,就连邓师傅也觉得,警察就应该是专管抓坏人的。

2019年,忠县公安局领导把时任交巡警大队副大队长的饶邦元叫到办公室谈话,告诉组织上派他去白公街道马岭村担任“第一书记”。

“我生在大山,长在大山,我是农民的孩子,回农村为父老乡亲办实事是我的愿望,回报养育自己的农村是我的初心,帮扶贫困村脱贫奔小康是我的使命。”饶邦元接到任务后没有一丝犹豫。

 “这是来了个凑数的。”“当警察不去抓坏人,咋还管上脱贫了!怕是在走过场哦,到底行不行?”

 马岭村距离忠县24公里,海拔700-800米之间,2014年有建卡贫困户51户157人,2016年新增建卡贫困户5户18人。该村属于典型的丘陵旱山区,耕地土质瘦薄,产业基础薄弱,村民收入水平低,村里的贫困现象严重,是市级贫困村。

“驻村工作其实就是群众工作,要想搞好群众工作,必须要真诚,要让老百姓熟悉你、信任你,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否则,你的工作就没法开展。”上任第一天,白公街道的联村干部给饶邦元讲了这句话。

 一下子从熟悉的公安工作跳转到陌生的乡村扶贫解困,从惩治犯罪一百八十度转弯到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增收致富,饶邦元这个从警近30年的“老警察”说自己感觉压力很大。观念思路必须要转变,工作方法必须要跳变。饶邦元知道脱贫攻坚战任务艰巨,必须强制自己从思想上、工作上在新的环境中及时转变。

进驻马岭村后,饶邦元开始实施他的“走和谈”工作法。一顶草帽、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饶邦元开始在马岭村群众家里串门拉家常,为了更好的了解村民和村情,饶邦元在村里安了家、与群众混熟了脸、交上了心,民情日记写了满满3大本。终于,村里的地质构造、风俗特色、治安状况、村民致贫原因等都深深的印在了饶邦元脑中,村民对饶邦元也不再陌生。

 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乡亲们没有了此前的担忧。邓师傅说,“饶书记来了之后,变化大得很!村上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太阳能灯,村里的土特产也不愁销路了,听说还要搞产业。”村里人对这位“警察第一书记”评价很高,大伙都说,有警察给咱们当书记,晚上觉都睡得安稳。

  

  

  

为民服务,“带货直播”带出致富新出路

“饶书记,帮帮忙。我地里头的菜都快烂了,麻烦帮我把菜带到县城里去卖一下吧。”马岭村的贫困户老黄平时靠着种些蔬菜卖点钱贴补家用,没想到在青菜即将收割的时候遭遇了疫情。

今年2月初,受疫情影响,集市关停,商贩也不来,眼看着那么多菜就要烂在地里,马岭村的贫困户老黄找到了饶邦元。

得知情况后,饶邦元也跟着着急,想到自己单位的食堂和同事现在买菜也不方便,便有了把马岭村的农产品通过线上的方式卖给单位食堂和同事的想法。这既解决了单位和同事们的“菜篮子”难题,也鼓起马岭村农民的“钱袋子”。

说干就干,饶邦元在单位工作群里吆喝:“不出门不碰头,高山农产品直接送到单位大门口。”“广告”发出后短短几分钟,饶邦元就收到了几十份订单。就这样,饶邦元的“买卖”开张了,统计、搬运、送货成为饶邦元战“疫”之外的工作。经过连续多天的努力,饶邦元帮村民卖出2000多斤农副产品。老黄激动地数着手里的菜钱,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乡亲们的农产品基本上都是自产自销,因为信息不灵通,没有什么销售渠道,许多的农产品都烂在了地里,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完全可以通过线上帮助乡亲们销售农副产品。”尝到甜头的饶邦元建立了“马岭产销”微信群,将地里的土豆、青菜、黄豆和乡亲们家里的腊肉、鸡蛋、大米等农副产品拍了照片,发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微信群里。饶邦元说,这些农产品价格都比较低,如果是通过常见的物流方式出售,运费很不划算。

为让乡亲们的农副产品更快销售出去,饶邦元一方面联系辖区的学校和企业的食堂,四处询问需不需要蔬菜、大米等,一方面组织人员到马岭村“赶集”现场采购。就这样,饶邦元当起了“不赚差价的中间商”,仅2020年上半年,他帮助乡亲们销售各项农产品共5万余元。

马岭村6组46岁的邓师傅,2002年在山西一小煤窑塌方事故中高位瘫痪未获得赔偿,辗转就医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全家的经济来源只能靠妻子万大姐务农活。看到上有70多岁的老人,下有还在念书的女儿,陷入困境的邓师傅万念俱灰,有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

饶邦元得知情况后,决定将邓师傅家脱贫作为典型来抓,经常上门勉励其要身残志不残、立志要脱贫,并与其进行科学的脱贫规划。如今,邓师傅的儿子通过扶贫技能培训后在重庆找到了称心的工作,年纯收入4万多元;妻子在护理邓师傅之余,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由邓师傅用助力车运到附近场镇销售,年可创收3000元,饶邦元还鼓励他家利用房屋周边的空地养鸡,并帮助销售,2019年,邓师傅家销售公鸡、肉鸡近百只,鸡蛋5000余枚,就这一项全家就增收近2万元。邓师傅夫妻脱贫的事迹先后被忠县电视台、忠州日报、华龙网、重庆日报等媒体报道,邓师傅也多次作为脱贫典型在白公街道内演讲,妻子在2010年1月获评重庆市孝老爱亲好人。

  

  

行程万里,产业发展巩固扶贫新成果

马岭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全村共670户,2239口人,村里的3200多亩土地中,可用来耕种的仅有1200来亩,还大多是山坡地,即使是风调雨顺的年景,村民一年的收入也不宽裕。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村里的农作物种植(水稻、黄豆),另加在农闲时的外出务工,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经济空壳村。

 面对位置偏远的穷山村,面对100多名贫困户,面对村民微薄的经济收入,饶邦元起初深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怎么办?饶邦元决定一边寻求支援,一边从全国扶贫的相关政策和经典案例中汲取营养,寻求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有效办法。经反复论证,他最终确定了“对人对户,点面结合,细化量化,精准帮扶”和“以农业经济产业升级为龙头,农村基础设施改造为重点,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总体工作思路。

“既让老百姓看得见资金投入,又让他们摸得着实惠收益,从而引发他们的致富热情,既扶贫也扶志,既治标也治本,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实现脱贫解困的目标。”饶邦元和村两委一班人为山村勾画处一幅春天的蓝图。

 马岭村原有1600余亩清脆晚熟李子园,但果树品种老化,产量不高。饶邦元和村两委成员积极引进新品种,通过嫁接、引种等方式,组织村民有计划的对果树进行升级改造。为打造“清脆晚熟李子采摘园”,全村通过土地流转,借助专项资金,打造了200亩以清脆晚熟李为主打果品,集种植、采摘、观光为一体的“采摘园区”产业项目。现在土地流转到位,清脆晚熟李长势喜人,栽培技术管理培训有序进行。该项目今后将成为马岭村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是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

 “以前村里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出门都要打上手电筒,现在好了,路灯照得亮堂堂的,晚饭后还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到处遛遛弯儿。”马岭村村民李师傅高兴得手舞足蹈,而他的妻子高大姐则欣喜地指着自家门口才装好的那盏路灯,她开心说到:“这个灯能照很远呢!门口、公路上及房子院坝都亮堂堂的,天黑自动亮,还不用我们交电费,太方便了。”夜幕降临,寒风呼啸,马岭村的各条村道上,新安装好的路灯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静寂的山路,也给山村增添了生机。

  


每当夜幕降临,村内街道漆黑一片,村民夜间出行只能打手电,影响了出行安全。饶邦元通过积极寻求社会捐助,为马岭村安装35盏太阳能路灯和200余盏村民入户太阳能小灯。饶邦元说,路灯安进村,村民没有什么负担,就能享受到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路灯不仅点亮了马林村的夜生活,更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和活动。

物质上富裕了,精神上脱节也不是真扶贫,为了构建现代新农村,饶邦元制定了村规民约,先后开展“最清洁”“好家庭”“卫生庭院”等示范评选活动,建设垃圾屋6个,垃圾箱20个,规范群众垃圾堆码。修缮了村文化室,组织大家学习农业技术和法律法规,提高村民的基本素质。

 “他是用心、用脑、用情帮助村民。”白公街道党工委书记马洪鹤这样评价饶邦元。

 “他扑下身子和村民一起干活、吃苦,赢得了村民的心,也赢得了我们村干部的心,是我们学习的模范。”马岭村村委会主任吴明春说,“好几次我们一起干活的时候我都想和饶书记说,你休息一下吧,要不我都不好意思休息。”

不到两年的时间,饶邦元依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村民朴实的心,而他自己,早已把心给了村民。精准扶贫,虽然还在路上,但已经看到了希望  (供稿:重庆忠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