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风文化,传承优秀家风

Carry forward family culture and inherit excellent family style

来稿邮箱:

jiafeng0003@126.com

家风祠堂
【千年瑰宝】文通祠堂题记刻石入展邹城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1-05-18

近日,国内迄今发现题记文字最多的汉代画像石 --文通祠堂题记刻石,入展邹城博物馆,千年瑰宝从此与世人见面,在新的空间里向观众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通祠堂题记刻石

文通祠堂题记画像石,刻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2013年出土于邹城市峄山镇北龙河村,一经发现就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该石题记部分突破了东汉早中期题记的限制,多达41行,每行12-18字,共606字(目前已考释出580字)。整石构图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垂帐纹,其间有挂饰,下层为文字和图像。文字竖刻,每行之间有錾道,文字左右两侧有人物、动物图像。右侧一人,头上上伏一鸟。左侧五人,皆面右,另有两只羊,一只站立,一只作奔跑状。

  

刻石在经历了发掘、出土、清理、修复、建档、研究、发布、定级、入库等一系列程序后亮相邹城博物馆,丰富展品的同时为进一步地保护与研究提供了基础,更为广大观众提供了近距离欣赏文物瑰宝的机会。

  

  

  

嘿,什么叫“文通祠堂题记刻石”?

文通,是墓主人的字;祠堂,是汉代墓葬文化中,用于祭祀的墓上建筑,通常由若干块汉画像石拼合而成;题记,简单说就是汉画像石上面的文字啦!

简而言之,就是墓主人的名字、生卒年岁、主要经历、官职、夫人、子女,谁给他养老送终、谁给他建祠,歌颂他的品德、表达对他的哀思和祝愿,最后记录雕刻工匠。关键就是这些字,关键就是这些字、关键就是这些字!

  

文通祠堂题记刻石,保存基本完整、画面清晰,题记内容明确、文字丰茂,已具备记事、颂德、叙哀、悼亡、祈福、纪年等后世墓志碑文的基本要素,是汉代题记向墓志碑文的过渡文体,对研究古代墓志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山东地区纪年汉画、石雕工艺及地域特点提供了宝贵资料。


编辑:汤霜